便秘的人,到底身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?

前言

你有没有过这样绝望的经历:

1. 拉便便时,使出了全身力气,还是颗粒无收;

2. 已经3天没有便便了,感觉肚子像要胀裂开,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道。

同样是便便,为什么有人一泻干里,有人却难于上青天呢?

要明白这个问题,还得从便便的形成过程说起。

 

原理

先看看便便是怎样被拉出来的:

1. 小肠:你吃下去的食物是便便最初的原料,它们被小肠吸收以后,剩下一些没啥养分的食物残渣。

2. 结肠:这些残渣中的,部分水、维生素、电解质等,被结肠吸收,剩下的被捏成便便,送到直肠。

3. 直肠:直肠负责准许便便通过,短期内可以储藏便便。当便便在直肠堆积到一定警戒线时,排泄的信号就报告给大脑,触发“排便”功能。便便就顺利地从菊花发射出来了。

 

病因

那便便拉不出来,究竟卡在哪个环节呢?我们逐个来排查下。

 

1.原料成分不好

便便在形成过程中,水分不断被吸收走,如果原料中水、膳食纤维少(膳食纤维可以留住肠腔水分还能增加便便的体积),便便就容易又干又硬,运输难度增加了,排泄难度也就增加了。

中招人群:膳食纤维摄入量少的人。

预防措施:成年人每天喝7一8杯水(1500一1700毫升),不要等到渴了才喝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(比如蔬菜、水果、杂粮)。

 

2.原材料不足

如果吃进来的食物少,便便形成的原料就不足。便便达不到排放标准,只能等它们攒够数量后,才能统一发射。

中招人群:爱美的减肥人士,咀嚼能力弱,吃得少的老年人。

预防措施:减肥人群不要过度节食(女性减重期间,膳食热量摄入最好不低于1200干卡;男性最好不低于1500大卡)

 

3.动力输出不够

便便在运输、发射的过程中,结肠、直肠及肛门都在使劲。但如果运动过少、久坐不动的话,会导致结肠蠕动减慢,直肠和肛门的力量变弱,就没有劲儿运输便便了。

中招人群:懒人,孕妇。

预防措施:一般健康人不要久坐,每小时起来动一动,健康人每周至少要进行5天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(比如快走、游泳、乒乓球等),累计150分钟以上,每天最好6000步以上;孕妇每天要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(比如快走)。

 

4.信号接收混乱

当便便达到发射量时,会上报大脑请求排便。然而在这紧要关头,大脑如果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,就会完全忽视排便的请求,导致有便不能排。

如果经常有便不排,便便会越积越多,直肠还会慢慢习惯超标的便便,导致“警戒线”升高,对便便容量的敏感性变差,引发功能性的便秘。

中招人群:平常压力大、爱憋屎的人。

预防措施:有了便意该拉就拉,排便时别玩手机,如果2分钟内还没排出,不要强行用力,也不要坐在马桶等待排便,可以下次再排。晨起和餐后30分内
比较容易产生便意,可以培养自己的排便习惯。

 

5.“发射口”堵塞

在排便的过程中,如果盆底和肛门的肌肉出现解剖和功能异常,失去了有效的协调性(如直肠黏膜脱垂、内套叠,直肠前突,耻骨直肠肌痉挛等),导致无力排出大便或菊花不能顺利打开,便便就会堵塞在肛门,发射不出去,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。

中招人群:多见于女性,尤其是产妇及中老年妇女。

预防措施: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(比如蔬菜、杂粮),多动一动避免久坐,有便意不要憋,养成及时上厕所的习惯,不要追求每天排便一次,不要强迫拉干净,排便别蹲太久,在医生指导下,锻炼盆底肌肉的协调性,如果比较严重建议去医院。

 

注意事项

 

便秘的症状

拉不出便便别焦虑,人一两次拉不出来不是便秘。如果便秘持续至少6个月,则是慢性便秘。

出现以下情况,才有可能是便秘:

1)每周排便次数<3次
2)排便困难(比如排便费力、排出困难、排便不尽感、肛门直肠堵塞感、排便费时需辅助排便)
3)粪便干硬。

 

大肠疾病

如果出现了以下的症状,极有可能是大肠疾病的前兆:

  •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
  • 大便带血
  • 食欲下降
  • 体重下降
  • 总觉得拉不干净
  • 腹痛、腹胀……

 

 


作者:刘连成 ,北京二龙路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

温馨提示
我也是有底线的~
点赞3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